這支搶修隊真牛!——記海陽水務“無感知”搶修背后的守護者
分類:
企業新聞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
2025-04-10
4月8日13時,海陽市行村鎮麥田深處,一場特殊的“戰斗”正在地下4米悄然打響。沒有轟鳴的機械聲,沒有揚起的塵土,海陽水務公司7人搶修隊用2小時的“無感知”作業,在泥水中完成了DN400供水主管道的精準修復,讓沿線企業和居民的用水絲毫未受影響。這支被當地群眾稱為“水脈守護者”的隊伍,用專業與擔當詮釋了何為“牛”勁十足。
“零感知”背后的硬核實力
當監控系統傳來供水壓力驟降的警報時,值班人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搶修隊長帶領隊員們5分鐘內完成裝備檢查,15分鐘內抵達現場。面對近4米深的泥坑、泡軟的黏土和復雜的施工環境,他們決定采用“不停水帶壓修復”技術——在供水壓力下完成修磨、鉆孔、焊接等12道工序,誤差控制在毫米級。搶修隊員們踩著泥水,手持焊槍連續作業40分鐘,焊縫溫度高達300℃,汗水混著泥水浸透衣衫,卻始終保持焊接角度分毫不差。
“牛”在關鍵時刻的底氣
這支隊伍的“牛”,藏在每一次看似平常的搶修中。去年寒冬,他們用棉被包裹管道保溫,在零下10℃的野外連續作業18小時;臺風過境時,隊員們蹚著齊腰深的洪水,用身體支撐起臨時供水管道。7人團隊年均巡線700余公里,足跡遍布海陽城鄉的每個角落,累計完成30余次重大搶修,故障響應速度較三年前提升60%。
“用水無小事”的信仰傳承
在搶修隊休息室,褪色的巡線地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每個風險點。隊員們通過多年巡線經驗摸索出來的“識形辨漏”絕技,能通過地面陰水情況快速判斷漏水點位置;他們的應急搶修包里永遠裝著三件“法寶”:防水手電筒、三通哈夫節堵漏器和降壓閥鑰匙。這些細節,構成了他們“牛”的底色——把群眾用水安全刻進骨髓,把責任擔當扛在肩頭。
從春耕麥田到寒冬工地,從城市管網到偏遠鄉村,這支“牛”氣沖天的搶修隊,正用24小時待命的堅守,書寫著水控人踐行新水發精神的使命擔當。正如隊員們常說的:“咱干的活兒雖在地下,但群眾的笑臉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