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冷知識 | 一滴水從源頭到“龍頭”的奇妙之旅(三)
分類:
集團新聞
作者:
孟廣明、李朝陽
來源:
發布時間:
2024-05-13
污水經過凈化處理,變成了“洗過澡”的凈水,到大自然后再一次被循環利用了。那么污水中原有的雜質都去哪了呢?它們有沒有毒?能不能用?會不會像其他生活垃圾一樣,變廢為寶呢?
說起來,無害化處理水質凈化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污泥,讓它們變廢為寶,才是現代污水處理系統運行中,最復雜的環節。
作為水發集團水務水利主業的產業鏈延伸項目,水發水控權屬水發潤東(山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完善的工藝流程和不斷自主技改的設備,讓高濃度的“黑污泥”化身“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和效益化。
污泥變紅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為避免污染擴散,水發潤東開辟了“下沉式”料場,機械化作業流程下,幾名員工便能完成大量脫水污泥的備料工作。在這里,并沒有聞到刺鼻的污泥氣味,緣由便是水發潤東實施改造的車間異味收集設備。
為響應廢氣達標排放要求,水發潤東投入800萬元,對脫硫脫硝裝置及VOCS氣體處置裝置進行提標改造,并獲得政府補貼289萬元,每年的人工、電費和耗材成本可節省近50萬元。同時,這個改造還實現了“污染土處置瓶頸”的突破,中標小清河淤泥處置、大成農藥污染土處置等項目。
機械臂全自動“碼磚”
進入這里的污泥經過破碎、篩分、成型、焙燒、質檢等工藝,每年可將40萬噸萬人嫌棄的固廢“黑污泥”,搖身變為2.5億塊質量上乘、備受青睞的“紅塊磚”,每年的成品磚供不應求,為污泥處理提供了一條綠色環保的解決路徑。
讓一滴水,自己從江河流淌到水杯,還沒出發就被蒸發了。那么它們到底是怎么從西流到東,從南流到北的呢?請期待下一期的調水故事。
關于水的知識,大家還想了解點什么?歡迎私信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