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計量“一網打盡” 管網漏損無處可藏
分類:
企業新聞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
2020-07-06
水發眾興集團利津水務公司通過對城區供水管網實施多級獨立分區計量監控,及時發現管網漏失、不規范用水等行為實現止損、節水目的,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有望控制到9%,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水發眾興集團利津水務公司通過對城區供水管網實施多級獨立分區計量監控,及時發現管網漏失、不規范用水等行為實現止損、節水目的,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有望控制到9%,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這種更智能精準的自來水分區計量監控系統正在利津縣城區推廣,有效提升了城市水資源利用率,促進了節水型社會建設。
在交通公寓門口的草地上豎著一根帶著配電箱的太陽能桿,不少居民還以為是路燈。其實,這是小區用水量數據的無線發射器,與之配套的則是地面上一個巨大的水表箱蓋,拉開箱蓋,里面可見區域計量總、分表和可視的數據統計屏。“有些管道或是節點漏水可能不會跑到地面,難以發現,現在通過分區計量表井的水表數據比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甚至私接管線這樣的不規范用水行為,也可以通過比對計量數據監測出來。”據利津水務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巡檢員可通過每天比對總、分表數據來分析推算這個小區區域管網可能的漏水量和漏水點范圍,如果發現數據大幅波動,會追查相應分區計量表,定位漏損范圍、查找原因,從而幫助巡檢員由盲目檢測、被動檢測、“救火式”搶修實現精準檢漏、主動檢漏、“保養式”維護。
據了解,由于歷史原因,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城區供水管網仍有不少老舊式的供水管道,加之地處渤海灣、內控黃河,環境因素對供水管網影響較大,隨之產生的管網漏損,不僅直接影響到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不利于管道設施及運行管理,為城區生活、生產等供水安全埋下隱患。
為此,利津水務公司提出了實施“城區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模式,通過摸排城區現有管網布局,計劃將城區19個片區分成40-50個計量單元,通過分區計量控制供水總水量的75%~80%,并進行分級管理。年初,公司已選取試點并安裝12塊分區流量計,通過近半年的試運行,試點區比上年度降低管網漏損2%,一年可降損15萬立方的水量,效果明顯。
分區計量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實現對漏損處的精準定位,及時進行修復保障供水。“城區管網好比一張大蜘蛛網,從主干道到支干道再到用戶,管網越密,分支越多,發生管網破損事故的幾率越大,有的破損出水后,在離破損處很遠的地方才被發現,檢漏維護的難度隨之增加。”水發眾興利津公司巡檢員郭金祥解釋說,原先巡檢員都是自行巡檢或是接到反饋后“反向”查找漏損點,定位不準,效能低,停水時間長。現在,通過分區計量項目,可通過信息化手段,配備遠程水量計量和管網壓力監測設備,實現分區分級精確計量,檢漏定位50m范圍之內,進而快速修復,縮短泄漏時間,從而達到有效降低管網漏損的目的。
當前,利津水務公司已經對各級分區分級計量點位進行了確定,12處計量點已全面開工,計劃8月底前基本完工。(孟廣明 潘曉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