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垃圾滲濾液變清水,他們這樣做
分類:
企業新聞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
2020-06-02
“這根試管里是垃圾滲濾液處理后的產水做氨氮含量檢測現象,顏色很重略顯渾濁;另一根試管里則是我們處理后的產水,添加氨氮去除藥劑再做氨氮含量檢測,液體非常清澈透明。顏色越重,說明氨氮含量越高,水質越差。”在山東水發眾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化驗室,化驗員胡曉玲手持兩根試管進行處理效果比對。
“這根試管里是垃圾滲濾液處理后的產水做氨氮含量檢測現象,顏色很重略顯渾濁;另一根試管里則是我們處理后的產水,添加氨氮去除藥劑再做氨氮含量檢測,液體非常清澈透明。顏色越重,說明氨氮含量越高,水質越差。”在山東水發眾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化驗室,化驗員胡曉玲手持兩根試管進行處理效果比對。
據了解,日常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后主要產生兩部分“水”,一部分達標可直接排放,而另一部分不達標的濃縮液將回排到填埋區,由于填埋會使滲濾液的濃度增高、氨氮含量不斷增加,成為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若不加處理直接排入環境,會對周圍的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堪稱“土壤殺手”。
為解決這一難題,水發眾興環保公司在經過多次試驗驗證后,通過添加氨氮去除藥劑,對污水進行簡單而高效的改善,效果顯著。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將合理標準定量的藥劑加入到產水中,使產水中的氨氮含量從8mg/L迅速降到0.1mg/L,不僅超額達到了當地規定的5mg/L排放標準,甚至能達到飲用水標準。
經測算,公司以往處理垃圾滲濾液,每天可產60多方水,現在每天至少可以多產12方水,產水率和產水質量均大幅提高,按每方產水處理費190元計算,每天至少可增加效益1830元,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了水的循環利用,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水發力量。
今年以來,水發眾興集團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鼓勵各權屬公司立足業務,開展技術小改小革,水發眾興環保公司主動作為,緊跟集團發展戰略,以實際行動助推集團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馬金明 供稿)
下一個
上一個:
下一個: